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15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专场)

发布日期:2024-01-26 17:00
分享到:
【字体:  

1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回眸2023”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专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萨仁其木格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冯蕾、中医药(蒙医药)综合处处长 石海燕、人口家庭与老龄处处长刘英、监察专员(京蒙协作专班)李彦庆、自治区疾控局副局长张忠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回眸2023”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萨仁其木格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媒体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的奋斗目标,不松劲、不懈怠、不畏难,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增进全区各族人民健康福祉。

(一)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组建成立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盟市旗县加挂疾控局牌子。成立自治区预防科学院,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设传染病应急指挥中心和三级视频会商系统,推动疾控机构职能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建成四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等5项指标位居国家前列。优化老年健康和托育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74家,总床位数近3.4万张。建设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城市6个,全区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254家综合医院、1412个基层医疗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标准。鄂尔多斯市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新实施“萌宝驿站”社区托育服务试点,全区新增托位数3.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4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深化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组织开展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改善医疗服务四个攻坚行动。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落地,25个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全面启动。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逐步建立,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遴选20个旗县实施重点推进,重点旗县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加快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解决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73项推进任务,圆满实现“三个平移”。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建设进展顺利,输出医院共派出80余名专家驻院工作,肿瘤医院门诊量、三四级手术分别增长52%、83 %,中医医院住院病人外转率降低27.6%。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和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正式获批国家第五批区域医疗中心,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优质医疗服务的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持续深化京蒙合作帮扶。全区43家旗县医院全部与北京市三级医院签订帮扶协议,联合北京市对4个盟市7个旗县医院开展京蒙“组团式”帮扶指导,389名北京医师支援我区,京蒙合作帮扶不断走深走实。深入开展京蒙协作“医疗倍增计划”,我区10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市15家三级医院集体签约,积极推进沪蒙、辽蒙、粤蒙协作,省际协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提升中医药(蒙医药)发展能力。支持20家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实施中医(蒙医)医院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制定中医(蒙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标准,30家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全部完成治未病中心建设。分类推进中医馆(蒙医馆)提档升级,建成基础馆1575个,打造示范馆168个。5个学科入选国家高水平重点学科。

(三)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逐步提升,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完成160家互联网医院建设,全区二级以上医院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与内蒙古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卫生健康向智能化、移动化转型发展。在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评估中我区位居第16位,跻身全国中游。全力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0.8/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3.01‰、4.06‰,均连续多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期完成农村牧区和城镇低保家庭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任务,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由18个试点旗县扩面至所有旗县市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双十百千”工程典型经验案例。成立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组,12个盟市均确定了过敏性鼻炎定点医疗机构,设置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门诊。累计创建11个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自治区级示范区保持全覆盖,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旗县区启动率达到100%。开展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运动,包头市被评为全国省级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城市。拓展家庭医生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9535个,重点人群签约率78.56%,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四)卫生健康现代治理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全面推动落实“两优”专项行动,依法“减权放权”40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53项。筹集资金近亿元,支持新一轮领先学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深入推进“两个同等对待”政策落实,全科医生转岗和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获得国家绩效奖励。启动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药品使用监测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推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黄芪、肉苁蓉(荒漠)正式列入食药物质目录,预计可带动13亿以上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各项部署,以党建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责任感,把干成十个方面的事”作为工作目标,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上迈出新步伐、在积极应对人口发展形势上展现新作为、在加快推进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上拓展新路径、在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处置能力上打开新局面、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上取得新进展、在打造高素质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上拿出新举措、在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提升、在防范化解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上取得新成效、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上彰显新气象。努力推进更高水平健康内蒙古建设,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回眸2023”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人民网记者:我们感受到近年来我区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京蒙协作倍增计划的推动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那些效果?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监察专员(京蒙协作专班) 李彦庆: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医疗倍增计划”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推进落实“五大任务”、建设模范自治区、推动京蒙卫生健康合作交流从过去重点推进脱贫攻坚,向推动、引导、服务两地高质量发展方面转变的模式创新。

2023年3月以来,在京蒙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两地政协助力推动下,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对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医疗倍增计划”高度重视、协同发力,围绕“政协助力、政府搭台、卫健推动、医院协作”建立工作机制,从行政层面多措并举加以推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以“瞄准北京水平,引进优质资源,促进专科发展,带动整体提升”为目标,确定了自治区7家三级医院与北京市8家医院开展协作。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成立京蒙协作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建立“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提级管理工作机制,委分管副主任包联推进;实施双周调度机制,听取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建立对接沟通机制,协作医院经常性赴京对接工作;建立基线调查和评审评价制度,对标北京协作专科水平、对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全方位评价,纳入院长年度考核管理;建立宣传发布制度,通过国家及区内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医疗倍增计划,每周发布北京专家来呼出诊信息,让群众就近就便获得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

从去年7月中旬双方开展业务协作以来,截至12月31日,北京专家来呼出诊111人,合计出诊217人次。接诊患者3097人,完成手术201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指导科研项目43次,教学查房179次,疑难病例讨论92个,学术讲座150次,带教1744人,线上指导培训106次,接纳进修学习医护人员144名,完成进修学习医护人员97名,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会诊、病例讨论、示教培训126次。

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医疗倍增计划”将利用三年时间,在自治区首府建成两个标志性医疗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重点专科、带出一批专科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缩小与北京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在内蒙古打造具有北京大医院影响力的“专科高地”,促进首府地区三级医院重点专科资源布局合理、专科诊疗水平全面提升。

2024年,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以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医疗倍增计划”作为履职尽责的重中之重,在以下六个方面推进“医疗倍增计划”年度各项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强化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在双方协作医院重点专科开展、阶段性成效监测、评估评价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协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在协同推进上下功夫。强化双周调度作用,及时掌握各协作医院工作推进情况,统筹推进2个标志性项目重点任务落实,围绕各家医院重点专科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填补技术空白,努力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三是在精准对接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委分管领导“提级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我区重点专科短板弱项,加强与北京相关医院的关系深化,精准梳理协作需求,确保重点专科协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四是在推动覆盖面上下功夫。积极协调北京资源,逐步扩大协作范围,推动呼伦贝尔市医院、满洲里市医院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协作落地,并向其他盟市拓展。五是在加强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围绕2个标志性项目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与配备,积极申请财政资金予以补助保障;协调医保、财政、人事等部门,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医保报销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专家薪酬待遇、人才引进培养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六是在总结经验宣传推广上下功夫。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推介“医疗倍增计划”,逐步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看病不用去北京,首都专家在首府”的良好氛围,将北京协作医院的品牌影响力留在内蒙古。

新华社记者:养老育幼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卫生健康部门作为承担养老育幼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老龄健康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什么思路和打算?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与老龄处处长刘英: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育幼工作,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推进老龄健康和托育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老龄健康和托育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自治区政府将“新增婴幼儿托位2万个,规范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纳入2023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以部门联合发文形式印发《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10个盟市因地制宜出台本地区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纳入盟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压实责任,形成合力。

(二)综合施策,增加服务供给。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成为国家医学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将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打造成自治区安宁疗护示范建设基地,成立安宁疗护服务联盟。全区80%以上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二级及以上中医(蒙医)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实现全覆盖。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4家,总床位数达到3.4万张,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自治区和9个盟市建立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托育服务项目资金4647万元,带动地方投资1744万元。创新实施“萌宝驿站”自治区社区托育服务试点工作,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托育服务。引导妇幼保健机构、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对托育机构开展相关培训指导,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医育结合”有序发展。2023年,全区共建成各类托育机构1600余家,总托位数达到8.2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4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将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78.8%。以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为载体,统筹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等专项行动。医疗机构普遍为老年人提供看病就医绿色通道,115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创新托育服务内涵,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服务模式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入户指导、亲子课堂、“互联网+”等拓展服务,助力家庭提高科学育儿能力。连续3年组织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连续2年开展托育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不断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守住“一老一小”安全健康底线。3个旗县和1家机构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单位,鄂尔多斯市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2家用人单位创建成为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四)共建共享,优化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不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先后三批81个社区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会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开展首届“最美育婴员”选树宣传活动,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认同感。加强婚育主题公园,健康长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阵地建设,推动相关部门在老旧小区改造、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建小区规划中,同步建设婴幼儿服务设施。开展为期3个月的托育服务暨科学育儿知识进社区进家庭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健康内蒙古传播联盟、新媒体等平台,做好政策解读和典型经验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养老育幼工作目标和职责,建机制、补短板、强服务,合力托稳“朝夕幸福”。

北疆新闻记者:随着我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上有什么举措?

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蒙医药)综合处处长石海燕: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2023年,我区坚持以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健全体系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提升能力水平,全面推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是以实施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打造中医(蒙医)高质量发展体系。

引入国家队建设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成,6个盟市的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全部开工。3家自治区级医院分别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培育库、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储备库、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储备库。

二是突出推进公立中医(蒙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基层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两个重点”,为推动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强基。

实施京蒙协作“特色医疗倍增计划”,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中医医院、中蒙医药研究院分别与北京市7所三级中医医院签订协议,高水平建设9个专科诊疗中心和2个传承创新中心。发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推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及医院整体能力提升。

支持20所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提升应急救治、特色专科及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基层中医馆(蒙医馆)提档升级优质馆达到78%,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蒙医阁)1137个。整理160项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逐级推广培训5000余人次。

三是进一步强化优势专科、人才队伍、信息化“三个支撑”,为推动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赋能。

实施中医(蒙医)优势专科能力建设推进行动,推动盟市级以上中医(蒙医)医院申报国家优势专科37个。升级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强化老年病及相关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实施名老中医药(蒙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强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蒙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培养学术继承人、创新团队、中医优才、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575名。  

建设“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蒙医)医院,30所三级中医(蒙医)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年诊疗量达到52000人次;大力发展中医(蒙医)远程医疗,面向基层提供远程诊疗、远程教学服务。

四是努力完成健康内蒙古、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中(蒙)西医协同和文化弘扬工程“四大任务”,为中医药(蒙医药)高质量发展增效。

开展健康内蒙古行动中医药(蒙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启动青少年肥胖、脊柱侧弯等中医药(蒙医药)干预试点,开展小儿推拿培训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推广妇幼中医(蒙医)适宜技术。

5个学科入选国家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2家医院获评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和炮制技术继承和古籍修复,34个蒙药列入《国家古代经典名方目录》。

坚持中(蒙)西医结合,97%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蒙医)临床科室,2所综合医院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聚焦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及重点人群, 10个项目单位开展中(蒙)西医临床协同试点,制定推广8项中西医(蒙西医)结合妇科儿科诊疗方案。

大力弘扬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建设10家中医药(蒙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24个文化知识角。开展“中医药(蒙医药)文化服务月”等活动,传播普及健康保健知识。

内蒙古日报记者: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体系推进情况有什么进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有什么举措?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处处长冯蕾: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我区11个旗县确定为国家试点县,2021年,又增加了11个旗县为自治区试点地区,2023年,全面推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各地区立足“强县域、强基层”,在医共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细化措施,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医共体建设形成共识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13项重点任务。二是强力组织推动。召开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组织开展政策培训,讲解政策核心内容。通过国家监测平台,动态掌握各地工作进展。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三是医共体建设提速扩面。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启动医共体建设工作,目前,全区涉农旗县区均已制定医共体建设相关政策,共组建医共体89个,挂牌成立总医院,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

二、部门协同发力,“四个共同体”格局不断深化

一是夯实“责任共同体”。成立了由旗县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党委政府领导作用进一步强化。   医共体拥有自主决策权,责权利关系更加清晰。二是落实“管理共同体”。落实人员统一管理,开展药品统一管理,县域卫生人力统筹使用力度增强,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更加高效。三是打造“服务共同体”。落实双向转诊标准和规范,县域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分级诊疗基础更加夯实。四是形成“利益共同体”。落实收入统一管理和开展医保统筹管理改革探索,部门协同作用更加紧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参与、医共体具体执行运作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模式基本建立。

三、县域整体服务效能提高,促进分级诊疗效果明显

一是立足“强县域”,促进患者回流和资源下沉。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从2020年的65.5%上升到67.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从2020年的34.6%上升到37.4%。二是重点“强基层”,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医共体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83个;二、三级医院依托医共体通过派驻坐诊、巡诊带教、义诊等方式下沉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共计1347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服务标准的机构占比由2020年的3.3%提高到28.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比值从2020年的0.73增加到0.88,基层医务人员薪酬与公立医院差距逐步缩小。三是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慢病患者基层机构规范管理率由2020年的79.1%提高到81.3%;基层中(蒙)医药门急诊占比由2020年的12.5%提升至14.7%,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将更多工作转向健康管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坚持医防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大卫生、大健康。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去年疾控局已经挂牌,请问疾控体系建设方面有什么进展?

自治区疾控局副局长张忠兵: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全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

全区疾控体系改革深入推进。按照国家推进改革部署要求,2023年我区在理顺疾控工作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5月份,全区各级疾控局挂牌运行,8月份,自治区党委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自治区疾控局成立,主要承担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重点传染病防控、卫生与免疫规划实施、卫生健康综合监督等工作。目前,已完成单位班子组建和部分人员划转,开始独立运行。各盟市、旗县调整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设置,任命疾控局局长,有序推进疾控、监督机构职能整合工作。

全区疾控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全区已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8家,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全覆盖。专业人才队伍学历结构和梯队建设均得到加强,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不同程度有所增加。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全区疾控机构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412个,获批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实验室4个,建成1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评定认可,填补了自治区系统内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空白。自治区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增设2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中心,为全区疾控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坚实保障。12个盟市全部纳入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生活饮用水监测实现乡镇苏木全覆盖,12个盟市均能开展基因测序和病毒分离工作,旗县区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鼠疫、布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和成效均得到提升。

下一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自治区重点任务要求,立足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区域公共卫生建设项目,提升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整体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与医疗机构、检测机构信息互联互通,提升传染病疫情发现报告、分析研判和应急作业指挥能力;深入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推动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

Baidu
map